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赣州轻韵太极健身队教你学练太极,联系电话:18970773238(潘老师)
自清光绪的帝师翁同和给杨露禅演练的拳术命名为太极拳后,这一百多年来太极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其它传统文化所不可企及的。 <
然而, 在黄河文化滋润下孕育而生的太极拳,原本就应该是黄钟大吕,可是现在都变的有点油腔滑调了。这是一种本体迷失的现象。何谓本体?熊十力先生在《新唯识论》 中论及“本体”有六义。今简述如下:“一,本体是备万理,含万德。肇万化,法尔清净本然。二,本体是绝对的。三,本体是幽隐的,无形相的,即是没有空间性 的。四,本体是恒久的,无始无终的,即是没有时间性的。五,本体是全的,圆满无缺的,不可剖割的。六,若说本体是不变易的,便已涵着变易了。若说本体是变 易的,便已涵着不变易了”。熊先生是一代哲学大师,其本体论中的“清净本然”“圆满无缺”“无始无终”,以及变与不变的大道思想均与太极拳之本体相吻合。 <
<
一、拳理与创新 <
<
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理论应首推王宗岳的拳论,一八五二年武禹襄在盐店偶获王宗岳的 拳谱至今已经一百多年了,一九九一年当代太极拳学者沈寿先生整理了几乎所有面世的太极拳学文论。集成《太极拳谱》一书刊行。当我们抚卷阅读之际,在感谢沈 老先生的同时,不禁为近半个世纪来,太极拳理论研究之匮乏而叹息。前年,拜读了乐幻智之子的八篇太极拳论,感觉是继阎志高和郝月如之后最有价值的太极拳理 论,但仍局限于后天转先天之前的有形、有意,以混元气的旋转练用为主,还没能上升到进一步的内练和外用的层次上。 <
孙禄堂先生提出:拳与道 合的理论,首先是与丹道相融合,太极拳的身法八要及一些内练理论,与白玉蟾的八字丹诀:“开乾,闭巽,塞艮,留坤。”完全可以融会贯通,可惜一百多年来都 没人做过这方面的深入探讨。本门的太极拳内炼心法与桐柏宫传出的南派丹诀一脉相承,至简至易,但仅限于门内流传,法不入六耳,尚没有形成文字资料。本人虽 学粗才浅,却愿做这方面的尝试,今后在抱炉自修的同时,还要时不时地写点小文章。 <
再则,太极拳的修炼至命功圆满后,应该还有“明心见性” 的修养阶段,而传统太极拳理论对此却没留下只言片语。一般的炼家认为只要“去七情”、“除六欲”、“灭五毒”之后,自然可以“明心见性”了,其实不然。窃 以为;必须要修炼禅法,能将禅之心法与太极之行功走架融为一体才是太极拳学的“大道境界”,六祖的禅法对修炼的心性要求过高,而四祖道信的禅学理念能够适 合各种根器的人修炼。
[page]
<
<
二、太极拳学的语境 <
<
我提出了“武学是一种肢体语言”的理论,是语言就要 有“语境”,可惜我们的语言环境有点问题。近年来为了弘扬太极拳,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一些名家和专家编创了一批普及套路和竞赛用的规定套路。各式太极拳都 有了自己的普及套路,可惜这些普及套路的编创者往往并非是本门派里的代表人物,以笔者所在的武式太极门为例,沈阳是武式拳的三大发祥地之一,习练武式太极 拳者甚众,可是会练武式普及和规定套路者寥寥无几。而笔者所在的另一太极门派——吴式拳,以丹东为例,大多数吴式太极拳爱好者日常习练的都是三十七式普及 套路。原因有二,一是这套普及架子是从杨禹廷先生的原传八十三式传统吴式太极拳中精选出的不重复拳式。二是套路的编创者是吴式门内的代表人物,具有权威 性。那么武式拳的情况与吴式又恰恰相反。武式的普及和规定套路的创编者并不为武式各派认可,其新编的套路又是东拼西凑,因此,和者愈寡。语言失去了公信 力,又如何传播呢!<
窃以为,为弘扬太极拳而创编普及套路的举动无可厚非,是好事,但是要为这种新的肢体语言环境,制订严谨、周密、科学可 行的标准。每一拳式都应该有健身作用、技击意义和审美价值,在编创的过程中,不能掺杂非学术性的、非透明的游戏规则和非太极拳本体的因素。中国的武术没有 进入到奥运会,中国人错过了一个百年难遇的弘扬国术的良机,除了客观原因和媒体的宣传力度不够外,还应该在自身的发展体制中寻找原因。 <
<
三、寻找技击的本体 <
<
当年杨露禅到京城一亮相,就震动了九门,杨班侯随武禹襄习拳功成后更是打遍京津无敌手。民国初年,有人说:太极拳是棉花拳,打不了人,郝为真和阎志高师 徒二人先后设擂,与天下豪杰切磋,为太极拳正名。可是今天的太极拳怎么就打不了人了呢?都在那儿搭黄瓜架子揉手,谁能把谁推出一步、半步的就不得了了,就 沾沾自喜,自以为有真功夫在身,他们没见过老前辈们练“乱采花”时的打法。 <
虽说太极拳是拳功一体的修炼方式,过去也有“慢练是功,快练是 拳”的说法。可是什么时候慢练?快练到什么程度才是打人的拳法?谁能说清楚!近半个世纪来没有几个大师在研究太极拳的原始功能——技击了,连过去老前辈留 下的修炼太极拳技击的功法也丢的差不多了。谁知道吊袋怎么打?大杆子怎么抖?我小时候看到一些练家,穿着皮衣、沙衣打对操,那身手真像“乱采花”,拳掌打 到身上的声响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护具,却没人打了!<
恢复和再建太极拳的技击体系在当今社会远没有开发太极拳的健身功能那 么重要,但是技击是太极拳本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说:太极拳的技击不就是发劲吗?发劲也就是全身那么一抖而已。哪有这么简单!如果我们还承认 太极拳是内家武学,那么就不应该放弃技击。构建太极拳技击的本体,除了研究太极拳的技击含意、单操的练法和用法、交手时的打法外,还要探讨历史上曾经出现 过的凌空劲、阴劲等功夫的真伪,客观务实地对待修炼中存在的太极混元气和太极光现象,对历史和现实中的这些特异神功进行深入的研究。 <
在构建太极拳的本体的同时,还要对目前造假拳现象采取必要的措施,媒体不要轻易地发现什么“更古老的太极拳”,又“挖掘”出什么“张三丰原传太极拳”。假冒伪 劣的东西禁不住,真的功夫就无法弘扬,构建真正的太极拳就是一句空话。当然太极拳的本体不是几篇文章就能够构建起来的,它需要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科研 单位,与民问各个传统太极拳门派密切合作,和所有的太极拳爱好者们的共同努力。构建太极拳的本体是为了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是为了光大我们的民族精神。 <
我还是试图用几句话来概括太极拳的本体:太极拳的修炼本体是将百炼钢化做绕指柔,再将松柔化至虚无。太极拳的技击本体是以柔克刚、无形无意、以直觉制敌。太极拳的美学本体,是以虚无的元神演绎出如拈花摘叶般的阴柔之美,动静无始、连绵不断如春风拂柳。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增强体质:太极拳动作缓慢、连贯,注重呼吸配合,能够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改善心肺功能:通过深呼吸和全身运动,太极拳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心血管系统健康。
3. 促进消化: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法能够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4. 提高柔韧性:太极拳动作涉及全身各个关节,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增加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5. 缓解压力:太极拳注重意念和呼吸的配合,有助于放松身心,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6. 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太极拳练习需要耐心和专注,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一种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方式,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改善心理状态。